近期,城投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杭迎伟带队分别赴基层企业调研,召开座谈会,全面听取企业概况、年度重点工作、重大改革任务和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情况。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何刚强,总工程师叶源新,副总裁梁波,党委委员、组织部长张鹤分别出席相关活动,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参加。
杭迎伟表示,上海城投各基层单位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坚决扛起城市建设运营主力军的职责使命,民生事业做示范、改革攻坚当标杆、企业发展高质量,为上海建设人民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杭迎伟强调,上海城投因改革开放而生,随城市发展而兴,为人民幸福而行。迈向未来,各单位要聚焦城市所需、市民所盼、城投所能,立足主责、突出主业、积极作为,为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。
城投资产要聚焦深耕主业,走出一条适合城投资产的发展之路。管资产必须履职尽责、保值增值,守牢“基本盘”;管项目必须尽心尽力、精益求精,跑出“加速度”;管运营必须安全为先、管理为重,展现“保障力”。一是要持续增强专业化、市场化能力,坚持城投“一盘棋”发展,推动资产“管好盘活”,更要“高值利用”,当好城投集团资产“大管家”;稳步推进城市更新,把握行业规律,增强市场思维,强化市场评价,实现市场价值。二是要持续提升工作绩效、管理质效,增强团队“穿越周期”的能力,强化服务意识,推动从“管理人”向“主理人”提升,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。三是要持续推动工程优质、干部优秀,全力推进招采平台建设,确保重大工程建设阳光透明,全力推进精益建造,确保重大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。
上海中心要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地标运营商,从中国最高迈向中国最好。要对标全球顶级地标,把城市体验、楼宇体验体现在办公、观光、美食、消费等体验的全面升级上,着力提升客户体验感与满意度,让体验上海中心成为人生重要时刻。要坚持智慧、人文、绿色、韧性,努力创造需求和价值,着力打造垂直城市生态圈。“上海中心,心中上海”,要生动诠释上海城市精神与文化特质,让八方来客感受红色文化、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,感受中国改革发展、上海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,感受上海水韵滋养的精致灵动,感受“海纳百川、追求卓越、开明睿智、大气谦和”城市精神,感受上海情怀和魔都活力。
城投兴港因临港新片区发展而生,必将因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而兴,要聚焦临港所需、兴港所能,深耕临港、拓展区域,以强烈的市场意识,拼市场、拼经济、拼发展,在从建设体制向运营体系转型上领先一步、赢得主动,厚积成势、展现竞争力,努力成为新片区城市建设管理的主力军、子弟兵,新片区高品质城市的运营商、服务商。一是要在水利水务、生态环保、专业运维中展现专业优势,做大做强“水管家”“环保管家”“城市管家”“兴港管家”。二是在重大工程、城市更新、置业开发中展现综合性优势。三是兴港作为一家区域性企业,要探索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。四是要做专做强,成为学习型、成长型企业,善于学习,善于成长,穿越周期。
城投研究院要聚焦研究主责,发挥集团科技创新主引擎功能,以专精特新为方向,发挥创新策源、支撑赋能作用,实现功能保障和市场发展相统筹。一是强化科创引领,面向“十五五”发展,要统筹一批创新技术运用、攻坚一批创新技术突破、储备一批前沿创新技术,着力形成具有城投特色、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的核爆点、杀手锏。二是强化数创赋能,加强场景驱动、数智赋能,着力推动各产业板块智慧管理、智慧运维,让管理者爱用、受用、管用,提升整体运营效率,助力集团运营体系建设。三是强化检测筑基,做好产品和服务,形成自身特色,延展产业链,提升产业链的价值附加值。四是设计咨询创品牌,推进“城市交通医生”“诊疗中心”项目,探索推进公路、水务、环境诊疗体系,“治未病 长周期”,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。
城投长兴要聚焦主业、做强功能,进一步深化改革,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,当好服务长兴岛开发建设和城市运营的主力军,助力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长兴岛高质量发展。要积极承担长兴岛地铁小镇综合开发建设主体责任,高起点高标准落实地铁小镇规划,全面推进长兴岛地铁小镇综合开发,坚持功能性项目、基础设施、生态环境先行,加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,确保“城投作品、必属精品”“城投出品、民生口碑”,向市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。要进一步发挥长兴岛郊野公园的生态优势,选好新载体,做长产业链,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服务,持续打造“自然、生态、野趣、宜游”的休闲好去处,助力市民高品质生活。
浦东水务要聚焦主责主业,下好全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的“先手棋”,聚力完成三年全面绩效考核和全面改革提升两大任务,确保改革落地见效。要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同题共答,重点推进供水“产供销”、排水“厂站网”以及“建管养”一体化、“运管维”一体化,在市郊一体化供排水体制创新上要有更多探索。要在先行先试中比学赶超,实现一年“跟跑”,两年“并跑”,三年在重点领域和管理项目上实现“领跑”,体现改革实效。要在建设体制向运营体系转变中取得实绩实效,“顶天、立地、强腰”,夯实基础,抬高质量平均线,更加注重运营体系建设,提升整体水平。要在坚持问题导向、效果导向中推动科技创新、精细管理水平提升,补短板、强弱项,以科技创新、精细管理提升水平。同时,还要在智慧水务、应急处置、设施建设、队伍培育上提能力。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